近年来,中国海关持续加强对海关监管货物的管理,优化通关流程,同时严厉打击走私、虚假申报等违法行为。以下是当前中国海关在监管
货物方面的主要强化措施和最新政策:
一、智慧海关升级,提高监管效率
AI智能查验系统
海关推广“智能审图”技术,利用AI自动识别集装箱扫描图像,快速判断货物是否与申报一致(如锂电池、冻品、奢侈品等高风险商品)。
效果:查验时间缩短30%,但对可疑货物的抽查比例提高。
区块链溯源监管
在跨境电商、保税物流等领域试点区块链技术,实现货物从进口到销售的全流程可追溯,防止“调包”或“走私”。
大数据风险分析
海关通过企业信用、历史申报记录、物流数据等建立风险模型,对高风险企业或商品实施重点布控。
二、跨境电商监管趋严
“清单核放”改为“单证审核”
跨境电商零售进口(1210、9610模式)需提供完整订单、支付、物流数据,海关加强“三单比对”,打击“刷单”走私。
“退货监管”新规
跨境电商退货需经海关审核,确保退回货物与出口一致,防止“假退货、真走私”。
海外仓备案管理
企业使用海外仓必须向海关备案,并定期报送库存数据,否则可能影响通关。
三、重点商品监管加强
锂电池、危险化学品
必须提供UN38.3认证、MSDS(安全数据单),否则可能被退运或销毁。
冻品、食品
进口冷链食品需核酸检测+消杀证明,部分国家(如日本水产品)可能被暂停进口。
奢侈品、高价值商品
加强行邮渠道监管,打击“蚂蚁搬家”式走私(如手表、包包、珠宝等)。
稀土、半导体材料
受出口管制,企业需申请许可证,海关严查“伪报品名”或“绕关出口”。
四、企业合规建议
提前申报
利用“提前申报”“两步申报”模式,加快通关速度。
AEO认证
申请海关AEO高级认证,享受优先查验、国际通关便利。
数据对接
通过“单一窗口”与海关系统直连,减少人工干预风险。
合规自查
定期检查申报数据,避免“申报不实”导致处罚(如商品编码、价格、原产地错误)。
五、典型案例与处罚
✅ 案例1:伪报品名走私
某公司申报“塑料颗粒”,实际进口电子垃圾,被海关查获,罚款500万元,负责人被判刑。
✅ 案例2:跨境电商刷单
某平台虚假交易逃税,海关追缴税款+罚款超1000万元,企业被降为失信企业。
✅ 案例3:擅自调换监管货物
某保税仓库未申报擅自调换货物,被海关处罚并暂停业务资格。
总结
中国海关对监管货物的管理越来越智能化、精准化,企业必须合规经营,避免因申报不实、走私等行为受到处罚。